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
我校经济学是省级特色专业、校级“一流”培育专业,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基本理论,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方法,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的高素质经济学专业人才。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借鉴和学校兄弟院校成熟的经验和做法,东盟博仁财经学院先后赴兰州理工大学、兰州财经大学、洛阳师范学院和黄淮学院展开经济学人才培养修订的调研工作。同时,还对西安粤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、西安英杰科技有限公司、河南青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、西安沃群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、西安顺义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家就业单位进行考察与调研。
通过调研,了解到兄弟院校在经济学专业建设过程中,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、见习实习环节的组织、实验实训课程开设等方面成功经验,也了解到用人单位对于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以及专业知识、能力等方面要求。与此同时我们还考察研究了陕西师范大学、西北大学、西安财经学院以及咸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、学时分配以及实训实践开设经验。
具体调研成果可总结如下:
1.专业定位
对于经济学专业定位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,注重现代经济学方法培养,引导学生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,突显服务地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能力。
2.课程设置
经济学专业具有很强的知识交叉和综合性特点。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扩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,提高对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认知,增加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专题讲座。
3.实践教学场所
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搭建系统化的实验实践场所,将经济学专业按知识、能力、素质三个层次进行培养,并与模块化的培养体系配套,制定有每个层次实现的途径和措施。同时,引进企业入驻学校开展实践课程实训,达到提供熟悉掌握专业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,又能与专业前沿接轨,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。
4.专业技能大赛
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大赛遴选与组织,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,制定转换学分,转换课时等政策,激发了学生和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的热情,实施效果也很好。
针对以上考察成果,结合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,以及我校经济学专业建设现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,提出以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思路及下一步工作计划。
经济学专业在后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培养过程中,应遵循“经济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”的培养目标、培养规格、课程体系、教学规范开展调研,按照经济学类专业课程设置建议、“4+4+X”专业必修课课程模式,优化现有专业课程体系,增加突显渭南地域地方的经济专题,不断凝练经济学专业特色,提高办学质量。